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安全管理 全面改善:行中知 知中行——安全改善项目见成效

2024/09/18

青岛特钢自2023年8月系统导入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管理全面改善,在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文化、工艺、设备、承包商、行为规范五个分委会和项目推进组,涵盖各专业人员。近一年,全体员工在行中知,知中行,推广和应用了20多种安全管理方法、工具,实现了安全管理的良好绩效。

推广先进理念,凝聚思想共识

安全文化分委会推广整合的安全组织、理念共识、方针禁令、培训矩阵、属地管理、关键岗位管理等先进理念。一是通过“激励组织成员参与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政策、确立安全目标、指标、跟踪安全计划实施”等工作方法推广应用,统一组织理念;二是通过开展“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打造内部专家团队,28名优秀内训师脱颖而出;三是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管理模式应用,将一个作业区所有的管理者及直属下属,安全责任、工作内容进行重新配置,该作业区优化人员配置4人;四是应用培训矩阵,建立多维度的课件库,基层班组长、作业长直接给员工培训,新颖的培训模式员工从中受益;五是结合公司禁令,分析危险作业检查数据,不断优化禁令和红线的深层管理;制定出《关键岗位管理制度》,对关键人员新陈代谢管理、稳定生产。

推广应用管理工具,向本质安全靠拢

一是工艺与生产分委会推广应用了工艺安全管理(PSM)、工艺危害分析PHA、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工艺安全信息PSI、变更管理MOC等方法工具,从而本质预防相关的伤害和事故。如操作规程小组的作业安全分析JSA、作业循环检查JCC工具应用于公司13个生产分厂关键操作的梳理,共完善275项操作清单,仅第一阶段的JSA分析就提出建议超过600条;完善标准程序SOP文件对岗位人员培训,保障操作的安全性、变更管理MOC从优化变更审批流程、变更的风险评估环节补充完善两个方面突破提升管理;以“新建筒仓项目”为试点,组建PSSR小组,系统性的从开车时的工艺安全、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等入手,及时讨论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工艺安全风险分析PHA工具排查梳理出原设计偏差类的重点隐患,建立隐患管理KPI,并上线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二是设备与作业管理分委会与公司运行吻合,把科学的工具方法与设备管理最完美融合。设备完整性管理MI,通过从细微处入手“机械完整性管理”基础要素,把控工艺关键设备管理,利用关键设备失效原因分析RCFA工具,建立分厂级计划性维修KPI;拓展出质量保证QA和设备保养计划ITP,预防性策略植入现有管理,输出专业化的表格工具—《质量保证记录》;发布《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完善理顺联锁解除流程、检查清单等;引入识别、评价、控制工作任务风险的系统管控方法,明确危险作业的止血项,编制检查手册用于现场指导。

三是承包商管理分委会、行为规范与事故管理分委会推广了小微事件、三不五必须、行为观察STOP、安全里程碑、单一最高危害、事故事件管理、目视化管理、5WHY分析等工具。目视化推广从员工帽贴到现场工器具的标签,员工的工作输出直观易见;充分利用轻微伤害事件和未遂事件统计的数据资源及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损工事件的发生;采用“5WHY”分析法,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一问接一问,直至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安全角色”快速转变,安全管理常态化推进

安全改善项目以有感领导为核心驱动力,以提升一线员工的安全素养和操作技能为基础,以规范过程安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为手段,在借助外力的作用下“安全角色”快速转变,安全管理常态化推进。安全改善项目激发了员工的内生动力,改变员工心智模式的认知能力,为提升企业安全绩效献言建策,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学习能力、排查隐患的能力逐步增强;安全“种子内训师”已逐渐成长;属地管理、直线责任得到落实,初步形成安全管理由专业人员向直线组织的转变;专业人员对专业安全的认知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正确认识到岗位职责和安全责任;专业人员能熟练掌握基础的危害辨识工具与风险评估方法,如工艺危害分析PHA、质量保障QA、故障树分析方法FTA、5WHY分析法、作业安全分析JSA等等,并在实践应用中展现了完成安全任务的高度意愿,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先进的理念渗入到生产过程的管控;满足安全所需求的知识与素养从管理层的有感领导,还到全员参与的内在驱动,安全管理“新常态”正初步形成。

安全是过程,不是终点,始终坚持下去才是关键。公司的愿景是“零事故、零伤害”,将持续通过引入科学先进的工具、方法,按照安全22要素,以有感领导为核心驱动力,以提升一线员工的安全素养和操作技能为基础,以规范过程安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为手段,在借助外力的作用下逐渐向自主管理迈进,打造青岛特钢独特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备案号: 鲁ICP备05014343号       

工信部:www.beian.miit.gov.cn